-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东三环路999号
- 电话:0591-83503931 Email:jmyb@fjut.edu.cn
- 闽ICP备10022194号-1
- Copyright © School of Internet Economics and Business
福建理工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清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2023年6月,教育部同意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办学120余年来,学校秉承“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弘扬“大机电、大土木”传统优势,面向“大海洋”新兴领域,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大学,先后为社会输送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有旗山、鼓山、浦东等校区,占地2022.61亩,校舍建筑面积71.8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830.01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31.92万册,电子图书204.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072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2126人(含硕士留学生),18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有专任教师135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3.73%,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8.26%;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等国家级、省级科技人才100余人次,建成国家级、省级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22支。先后聘任了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3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拥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201-300区间和“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
学校坚持专业内涵发展,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业、现代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的8大专业集群。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国家级课程12门,拥有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省级课程12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国家级教学平台8个。获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教育部“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1个。注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42项,其中特等奖4项。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认证评估通过数居省内高校第二。
学校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服务社会卓有成效。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8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6项(含转入13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其中主持项目1项,子项目6项),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1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93项;建有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等部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61个,获授权发明专利802项;获省级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专利奖等奖项58项,其中一等奖10项。
学校秉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获国际级荣誉339项、国家级2401项、省级2177项,其中,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银奖1项,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183项。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文体艺术方面,获省级以上文艺竞赛荣誉80余项,捧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长杯”;近五年校学生篮球、定向、跳绳、啦啦操、田径、游泳和龙舟代表队在各类国家级单项比赛中获得23金、10银、8铜,累计167项。毕业生深受欢迎,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1.57%。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希腊、肯尼亚等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50多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海外引智、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技术人员开展工程技术培训。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有序发展,来自20余个国家300多名留学生先后来校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国际化工作稳步推进。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开展类型多样的留学访学及境外研修项目,国家公派出国师生人数逐年递增。
学校积极服务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与台湾地区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百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追求高质量、深化优服务、增强新动能“三大方略”,推进增强二级单位活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三大改革”,夯实思想基础、教学基础、服务基础、数字基础、治理基础“五大基础”,深入开展“贯彻新思想、树立新理念、建设新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奋力开创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数据更新至2024年6月)